生活中需要健康自戀
更新于 2016-03-30 ? | 瀏覽次數(shù) 0
自戀,又稱為自我陶醉。希臘神話,美少年西塞斯,因自戀其水中的身影,而憔悴致死,后化為水仙花。精神分析將這種愛上自己的現(xiàn)象稱為自戀。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個詞匯的內(nèi)涵已經(jīng)較比Freud時代有了很大的變化。那么自戀的含義有著什么樣的變化呢?
在精神分析鼻祖Freud那里,自戀被視為病理性現(xiàn)象。傳統(tǒng)精神分析認為,自戀是內(nèi)驅(qū)力從外界撤回,心理能量指向了自己的內(nèi)部。這樣的人,愛自己而不能夠愛別人。因此,在分析性治療中不能與分析師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所以,精神分析是不能夠?qū)@樣的人進行分析的。Freud還認為,自戀心理的發(fā)展在正常情況下,早期的自戀定然會被對周圍人(自體客體)的愛所代替。然而,近代出現(xiàn)的自體心理學派則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自戀并不都是病理性的。正常人也有自戀心理,稱為健康的自戀。即便是病理性的自戀,也不是對周圍人毫無興趣,仍然可以與分析師建立治療性關系,對分析師產(chǎn)生移情,可以應用自體心理學所創(chuàng)立的特有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性治療。這大大地改變了精神分析對于自戀的認識。自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科胡特認為,自戀有著自己的發(fā)展線。早期的自戀性心理組織,具有夸大性,兒童會感到無所不能。在“足夠好的母親”(即不過分的溺愛,也不過分的嚴厲)的照顧下,兒童的夸大性自戀心理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自戀的夸大性得到修正和馴化。病理性自戀,是父母忽視了兒童自戀心理發(fā)展的需要,過于嚴厲,使早期的夸大性心理組織,得不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停留在早期階段,或者這些組織受損。由于,自戀心理這些發(fā)展性認識,糾正了傳統(tǒng)精神分析不能治療自戀性人格障礙,以及不能治療其他各種人格障礙和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的觀點。因此,拓寬了治療師的視野,拓寬了精神分析的實踐范圍。
健康自戀(正常人)心理的人,他們既愛自己,同時也有能力去愛其他的人?;蛘哒f,健康自戀的人就是健康的人。用自我分化理論來解釋,健康心理的人,是自我分化水平正常的人,是信任自己并且信任他人的人??坪卣J為,健康自戀的人,應該是幽默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和有投情能力的人.正常的人仍然在內(nèi)心里有著一種持續(xù)努力獲得認同的心理力量。這就是自戀的終生性需要。不只是對于病態(tài)自戀的心理治療提供了理論性基礎性認識,而且,還對于正常人以及其他心理咨詢提供了理論性基礎.比如,一位同事跟我講過他的生活經(jīng)歷:小的時候,他是一個比較倔強的孩子,不大受母親的喜愛。他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他與哥哥打架,哥哥將他的鼻子打出血了??墒?,母親還是將他打了一通。成年后,哥哥在外地工作、生活,不常回家。因為,不常與母親相處,所以,對母親也不算很親。而他一直與母親生活在同一城市里,他很孝順母親,尤其是在父親過世后的20幾年里,他只要是有一點時間,就會到母親那里,探望母親,去盡自己的一份孝心。他說,他能隱隱約約地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源自自己內(nèi)心一種心理需要。就是要在母親面前,用自己一直以來的孝順表現(xiàn),換來母親對他的認同。要讓母親看到,是誰真正地孝順她。這就是人們的持續(xù)終生的自戀性需要表現(xiàn)。就象科胡特所說的夸大的自體需要關愛。在另外一個婚姻心理治療的案例中,這位丈夫向我談到,他一直很努力為自己的家庭。每一年,除正式上班工作掙錢以外,還去做許多業(yè)余勞動,從而補充家庭、經(jīng)濟,可是他的妻子,卻不買他的帳,總是對于他的這種被承認的心理需求不予認同,還總是反唇譏諷他說“誰家的丈夫不掙錢,你掙的那點錢算什么?”。因此,這對夫妻之間的沖突的心理機制就是丈夫的自戀心理需要希望從妻子的反映中得到滿足而這位妻子對他的這種心理需要的不反映之間的矛盾。個人認為上述的心理活動,都應該是正常的,健康自戀的心理體現(xiàn)。但自體心理學的關于自戀的理論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人的心理需求和沖突的產(chǎn)生。也讓我們找到了幫助他們的方法,就是對他們未被反映的自戀性需要給予反映.
病態(tài)的自戀,又稱為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們對于自己的能力和成就過分地夸大,常常認為自己的問題,與他人缺乏共性;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自己與總眾同不相,信自己是可愛的,總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證明。如果遇到批評,則一定會不認為自己不好,是別人對他的惡意攻擊。在遇到挫折時,會變得憤怒,羞辱和空虛??坪卣J為,病態(tài)的自戀,并不是不需要與他人建立關系,他們始終要求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所以他們可能是病態(tài)的依賴他人.(Althea Horner認為自戀性人格障礙起源于兒童出生后10到24個月這個時期)。科胡特認為自戀性人格的誘因在于兒童早期缺乏足夠的父母關懷。自戀型人格的心理組織是原始的自戀性組織,是有缺陷的自戀性組織??坪剡€認為,在治療中,治療師被患者理想化,滿足了患者童年的夸大性自戀心理對于父母關愛的需要,從而修復和重建健康自戀性心理組織。
總之,自體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戀心理,自戀性需要是人的終生性需要。在健康自戀與病態(tài)自戀之間,分布著許許多多的位點,每個人都會在這個譜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