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努力,越焦慮?
更新于 2018-09-26 ? | 瀏覽次數(shù) 0
大量的來訪者告訴我很焦慮:
-
凌晨三點還在修改第二天演講的PPT
-
精心策劃兩年的項目沒有踏出過一步
-
花半年時間分析所有品牌的手機,買下性價比最高的又馬上后悔……
總結起來,幾乎所有焦慮都出自一個根源:
你
絕不允許自己出半點差錯。
社會心理學家 Shalom H. Schwartz 發(fā)現(xiàn)兩種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人。
-
最佳選擇者
-
知足者
前者會花較長時間去選擇,結果看起來比后者要好得多,可前者反而會對選擇不滿意。
而且總體而言,前者比后者感覺更不幸福,心態(tài)更悲觀、自卑,生活滿意度更低,并且更容易抑郁、后悔和自責。
大量心理學研究已證實,完美主義心態(tài)導致抑郁和焦慮,降低生活質量。
這種消極影響如此嚴重,以至于完美主義作為抑郁癥狀的一部分,并成為造成抑郁自殺事件的一個重要誘因。
是時候改變對“出錯”這件事的態(tài)度了。
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家 Ellen Langer 做過研究:對出錯的開放態(tài)度如何影響公眾演講焦慮。
實驗將參與者隨機分成三組,讓他們做演講:
A 組是完美主義,被告知“出錯是不好的”
B 組是自我原諒,被告知“出錯是難免的”
C 組是好奇開放,被告知“請在演講中出一個錯誤,甚至更多的錯誤”
結果,C 組參與者把完美拋在了腦后,只是專注地去表達,好奇地去探索這次經歷所帶來的可能性。在演講中感到最舒服,最不焦慮,并且得到了觀眾的最高評分。
這個實驗表明:
-
出錯并非是躲之不及的丑事
-
錯誤發(fā)生,也不是只能自我安慰
-
錯誤可以是值得鼓勵和慶祝的,甚至能讓我們表現(xiàn)得更出色
2017年,《吐槽大會》火了。平日里光鮮亮麗的偶像,在節(jié)目里都變成了被眾人奚落和調侃的對象。馮紹剛、唐國強、王剛、史航、鄭凱,沒有一個不在自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它讓我們知道,出錯很OK,出錯很可愛。越是有影響力的人,錯起來越是有魅力。當他當眾出紕漏或揭自己的短時,你會戲劇性地被一種滿滿的正能量所包裹。
這對完美主義癌晚期患者,有著絕對的治愈效果。
這也和心理學家 Todd Kashdan 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類似:
比起聽完美無瑕的 CD ,人們更愿意花 10 倍的高價去聽樂隊的現(xiàn)場表演。
因為即興的、不完美的表現(xiàn),才是最神奇、最出彩的部分。
因為不完美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如果你想做出改變,可以試著:
在某件事情上出個錯。
像去完成一個優(yōu)雅的任務一樣,去完成這次出錯,同時帶著孩子般的好奇心,去觀察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現(xiàn)?結果如何?你學到了什么?
最糟糕的,不是你出了錯,而是你居然沒有出錯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