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批評孩子不好,那么獎勵呢?
更新于 2020-03-08 ? | 瀏覽次數(shù) 0
01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杭州一女孩做事很喜歡磨嘰,比如早上6點半就叫她起床,但最后還是踩著8點半才能踏進幼兒園。媽媽試過跟孩子好好溝通,批評過她,也罰過她,都沒有什么效果,直到她發(fā)現(xiàn)了女兒最在乎的是每天晚上看電視的那點時間。
于是媽媽把看電視的時間作為獎罰,吃一頓飯15分鐘,超過1分鐘就扣1分鐘,反之可以增加時間。
之后也在作業(yè)上用這種辦法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一開始效果都還不錯,孩子的做題效率和正確率都有提高。
在她以為這個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女兒的拖延癥時,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
女兒對看電視這個獎勵非常積極,現(xiàn)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會問我有沒有獎勵,要是有的話就好好表現(xiàn),沒有的話就應付一下。
在對孩子頻繁地使用“獎勵鼓勵”后,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出現(xiàn)過度使用的情況,使得被動得到獎勵變?yōu)?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主動要求獎勵,甚至還是想盡辦法去和家長“談條件”。
加拿大的古爾弗大學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62名18個月至5歲幼兒的看電視、手機使用時間,結(jié)果顯示,多數(shù)父母會把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長作為對孩子的獎懲手段。
和沒有這種獎懲措施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每天多花20分鐘在屏幕上。
02
最近陸續(xù)有收到家長的留言:
已經(jīng)開學近2個月了,孩子的學習節(jié)奏跟不上,希望孩子在這學期里可以不荒廢時間,父母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孩子對學習更有動力,于是制定了各種獎懲方案。長時間嘗試下來,最開始時孩子成績還可以,但漸漸地,孩子就松懈了。
在我看來,把類似于看電視時間作為對孩子的獎勵,孩子很難會有實際的進步,這更像是一種對孩子的“賄賂”。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一種過程型激勵理論,被稱為強化理論。
在我們的某種行為被人肯定、或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利益時,我們就會受到鼓勵繼續(xù)去做這件事情,當受到傷害,就會停止做這件事。在這個過程中,受強化物的影響,我們會對這個過程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記憶。
獎勵某個行為,這個行為就頻繁出現(xiàn),這就叫做強化,獎勵則是強化物。
當我們想選擇一件事或物去獎勵孩子時,實際上是在選擇強化物,如果運用錯了的話,那就會成為了一種“賄賂”。
正確的強化物,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是變化的,最初以孩子的目標出現(xiàn),到了最后以輔助工具漸漸退出。而像看電視這種“賄賂”行為,角色定位很難改變,孩子會始終把這件事當成目標。
如果看見孩子出現(xiàn)下面兩種情況時,就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強化物用錯了:
在做一件事時,孩子只關(guān)注最后的強化物,為了獲得獎勵去行動。
孩子停留在強化物上,沒有它,就不肯繼續(xù)往前。
03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口頭的鼓勵,或?qū)嵸|(zhì)的獎勵來激勵孩子。
比如:
“你太棒了,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只要你考了100分,我就帶你海邊玩。”
......
的確,有一部分的孩子會因為這兩種激勵方式,而達到父母的期待。但也有一些孩子,面對這些“糖衣炮彈”,不僅毫無改變,甚至原有的積極性都會因此減弱。
關(guān)于獎勵,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非常地有意思。
一位老人住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他享受著這種寧靜的生活。但很快這種平靜被打破了,一群孩子發(fā)現(xiàn)了他種的向日葵,于是經(jīng)常來他家門前嬉戲。
無論老人怎么恐嚇,訓斥他們,都沒能把他們趕走。最后,他想出了一個主意,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孩子們再來的時候,老人給他們每人發(fā)一塊錢。告訴他們:“我現(xiàn)在覺得你們的到來讓我覺得這里比以前熱鬧多啦,希望你們經(jīng)常來玩。如果你們來玩,我就每天給你們錢。”
一周后,孩子們來玩的時候,他給了5毛。孩子們就有點不高興,怎么錢變少了。
再一個星期之后,孩子們來玩的時候,老人沒給錢。孩子們更不高興,為什么沒有錢。最后,他們干脆不來這里玩了。
明明是用錢鼓勵孩子來玩,為什么最后孩子都不來了呢?
這就是老人機智的地方,他用金錢敗壞了孩子的味口。
失去獎勵的孩子,就像熄了火的柴油機,自然就無法發(fā)動了。
04
同樣是獎勵孩子,為什么不同的家庭用起來,效果也會這么大呢?
獎勵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那該如何使用,才讓它發(fā)揮正向作用呢?
-
把獎勵換成“慶祝”
一般來說物質(zhì)獎勵和口頭、書面的評判式表揚都是單獨給孩子的,而轉(zhuǎn)換成慶祝之后,它就不再是一種交換,而是額外的快樂,家人一起參與的快樂儀式。
那么孩子的接受邏輯就會變成:努力就有收獲,爸爸媽媽還會跟我一起額外慶祝。因此就會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也有利于親子關(guān)系。
-
用具體的細節(jié)贊賞,努力好過聰明
不同的贊揚話語,對孩子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因此獎勵孩子的時候,夸獎的話要從努力的角度,更具體的事實角度來切入,來豐滿。
例如:“你今天會用三個成語了,真的非常棒!”比起“你真聰明!成語很不錯!”更加讓孩子有踏實感,和認同感。
不要怕啰嗦,夸得落于實地,更加能幫助孩子進步,讓他看到前進空間和進步幅度。
-
多用真心,好過手段
很多時候,家長的獎勵對孩子而言,會有很明顯的手段和套路感。孩子作業(yè)寫得好,為了鼓勵他,可勁兒夸獎,有時候會過于刻意;而孩子一旦哪里的做得不好,又嚴肅批評。
給孩子一種感覺,父母的情緒是完全可以轉(zhuǎn)換無障礙的,所有的情緒都是為了達到目的,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你唱紅我唱白等等手段屢見不鮮。
刻意的賞罰分明,有時候會降低孩子們的心靈滿足。這對習慣了的孩子來說,效力完全是大減的。建議家長們多用真心,少用手段。不濫用夸獎,不刻意使用情緒。
其實,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純凈。
在物質(zhì)上,是大人一步步的提高了孩子的胃口。
實際上,人對物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只有讓孩子體會到滿滿的愛,關(guān)注,認可,欣賞,讓他們對自己滿意,才是給他們最好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