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啦?
更新于 2016-03-26 ? | 瀏覽次數(shù) 0
不是我脆弱,只是你不懂我。
而且我自己根本說不清楚……
我唯一明白的是,你再嘮叨,我就很煩,煩到我想逃。
青春期孩子是這樣滴……
10歲起:需要完成自我的分化:情緒和理智的分化;
個體和家庭的分化
小嬰兒從媽媽肚子里呱呱落地,完成了人最初的母與子在身體上的分離。而心理上的分離——個體化需要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一般從2歲多開始,到了3歲上幼兒園,是孩子與家庭心理分離的一個標(biāo)志。
第二個階段一般從10歲開始,由于體內(nèi)激素水平的提高,分離與獨立的沖突再次回來,比以往更加激烈的方式和父母宣告自己的獨立需要。
這兩個期雖然能量強度不一樣,相同的是,自己想要獨立,但是能力上還不夠,所以要尋求大人的幫助,但同時,如果聽取大人的意見,又象征著自己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潛意識里害怕被母親重新吞回肚子里去。孩子在此期間反復(fù)體驗著獨立與依賴的矛盾,處于一個自己和自己較勁的時期。這個時候,外在批評的聲音,可能使孩子體會不到被愛、被接納,更多是被否定、被孤立、被拒絕。
青春期是一種常態(tài)的危機時期,孩子必須建立一種個人身份認同感。不被老師、家長或者同學(xué)認同都會深刻影響著孩子對自我的判斷,或多或少陷入到彷徨迷失,角色混亂的危險當(dāng)中。
并且,青春期孩子還需要完成一個分化,那是自己個體的理智過程和情緒過程的分化。孩子的大腦漸漸從爬行動物(鱷魚)的“爬行腦”發(fā)育到哺乳動物(馬)的“情緒腦”再到人的“理性腦”,一般到18歲左右,掌管理性的大腦皮層才能完全發(fā)育好。所以,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是用情緒說話,扛不住批評,很脆弱,易激惹,不是孩子性格不好,要變壞,實在是因為大腦和身心還在繼續(xù)發(fā)育中……
青春期孩子的媽媽需要這樣滴……拉開距離,尊重彼此獨立的空間
說話顧及到孩子的自尊體驗
當(dāng)孩子成長為翩翩少年,家長和孩子需要拉開一些距離,尊重彼此獨立自主的空間。孩子2歲,媽媽負責(zé)任,用心地愛孩子,是一個稱職的好媽媽;孩子12歲,還要盯著他,操心他,敏感他,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讓你牽腸掛肚,那是一個過勞的媽媽。家有青春期的娃,媽媽要學(xué)會再一次忍痛,完成心理上的“分娩”過程。再痛苦,也要讓孩子漸漸不成為你關(guān)注的重點。
一、建立心理界限。
建立思想上的界限
知道孩子終將成為他自己,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梢圆焕斫猓窍仍囍邮?。“哦,你是這樣想的。”或者說,
“可能你是對的。咱們再仔細想想,看看還有什么其他可能性?”
不要急著否定對方,評價對方,或者教對方怎么做,這會影響孩子體驗個體的自主性,
以及表達感受和想法的自由。
建立情緒上的界限。
當(dāng)孩子發(fā)脾氣時,深呼吸,放輕松,安撫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受制于孩子的要求與情緒波動,再次陷入母子雙方情緒性對話的
不良循環(huán)當(dāng)中。一句“看起來,你有些生氣/糾結(jié)/難受”,標(biāo)明孩子的情緒,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二、停止嘮叨和等等看。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原則是不求助,則不施助。不再對孩子的話那么敏感以及快速的反應(yīng)。等等看,讓對方有個心理緩沖的空間。當(dāng)孩子心煩氣躁,這個不是,那個不對的時候,平和地問一句,那你需要媽媽怎么做呢?
三、重心轉(zhuǎn)移,尋求伴侶的支持。
孩子初長成,家庭重心重新要調(diào)整。把以孩子為中心,轉(zhuǎn)移到自己或者配偶身上來。先前可能體諒先生的工作忙或者擔(dān)心他不太能照顧孩子,導(dǎo)致了先生在家庭角色上的邊緣化和失能,現(xiàn)在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重新行使重要的丈夫功能和父親功能,緩解太太孤獨、無助的情緒壓力;化解母子之間愛與恨,控制與反控制糾纏不清的局面。給孩子騰出一個寬松的空間,可以承載一日三變、反復(fù)無常的情緒,從而減少由于情緒無處安放所導(dǎo)致的偏差行為的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