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行為語言感到不舒服,怎么辦?
更新于 2019-05-18 ? | 瀏覽次數(shù) 0
當對婆婆的行為語言感到不舒服時怎么辦?作為一個男性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一點點尷尬。我們在群里看到大家在討論作為媳婦怎么去跟婆婆打交道的時候,看到了很多的信息。
婆媳矛盾是一個非常具有普遍性的話題,特別是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背景下,婆媳矛盾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你隨便點開任何一個關于家庭的社交平臺,都會看到關于婆媳矛盾的一些討論。這些平臺主要是媳婦在說,因為婆婆對這種網(wǎng)絡的交流方式還是不如年輕人,可能當我們這一代人當了婆婆的時候,可能會建立自己的龐大的交流群來討論這些事情。
雖然有留意到這些平臺上的討論,但我看得不多,總的來說看到負面的東西比較多一點。所以當今天我接到這個任務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一想也好,從我作為一個男性、作為一個有一點專業(yè)知識的個體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個婆媳關系。
我不討論具體的事情,我只是從理論的角度來說一說。
那天大家在群里討論的時候,我中間發(fā)了幾個字,可能有的朋友沒有留意到,原話是這樣說的,我說“叫著板的生活,沒有什么贏家”。為什么說這個話呢?
第一,有婆媳矛盾或者婆媳沖突或者婆媳誤會都沒問題,這是很正常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沖突,就有誤會,更何況婆媳。兩代人生活在一起,這個現(xiàn)象很正常,但是盡量不要在這層關系上去論輸贏。我看到很多朋友都說“這個事兒我贏了婆婆”,“那個事兒婆婆給我讓步了”,“那個事兒我給婆婆讓步了”,“我舉手投降了”,等等之類的。這個角度是不太合適的。
有句老話叫“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任何的爭斗,看起來你取得了勝利,其實都要付出代價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幾年前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后來寫了一半,放棄了。這篇未完成的文章題目叫《兩個千手觀音之間的PK》。可能有人聽到這個題目就想笑了,大家回憶一下,去過的一些佛教文化的地方,會看到一種塑像叫“千手觀音”,大家也看過一些舞蹈表演叫“千手觀音”。有的寺廟里那個千手觀音,你數(shù)一數(shù),真的有接近一千只手,每一只手都拿著一個武器。
其實,婆婆跟媳婦之間,如果真是用爭斗的角度去討論事情或者解決問題的話,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兩個人就像兩個千手觀音在打架。因為每個人手里都拿著無數(shù)樣的武器去跟對方較量,所以這個戰(zhàn)況是非常的慘烈的,不管哪一方取勝,讓對方付出代價的同時,自己也要付出代價。
我簡單的講一講,可能大家以前從來沒有從這些角度想過的,就是婆婆手里有什么武器?
第一個,與自己父親的未了的情結(jié)。這個可能大家會很奇怪,你跟自己父親的未了情節(jié)怎么會用在跟媳婦的爭斗上。今天因為時間關系,我沒辦法講太細,大致說一下,就是跟父親的未了情結(jié)會轉(zhuǎn)到兒子身上,所以就跟媳婦產(chǎn)生了一些矛盾。
還有就是對自己母親的一些憤怒、不滿;
還有對自己退休以及對死亡的一種恐懼;
對自己丈夫(也就是兒媳婦的公公)的憤怒;
對自己兒子和媳婦之間的性關系的無奈與憤怒;
對這個兒子失去控制的不滿;
還有對自己的人際關系的不滿,還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的集體潛意識;
還有不同的成長背景的個體潛意識;
還有童年遺留下來的那些癥結(jié);
還有性的壓抑;
還有對年輕的同性的妒忌,包括身體的病痛等。
同樣的,媳婦手里也有很多的武器,比如說,
跟婆婆有相似的,與自己的父親的未了情節(jié);
還有對自己母親的一些憤怒、不滿;
還有一些青春期的叛逆的殘留;
還有對死亡的恐懼,不要認為年輕人對死亡沒有恐懼,其實也是有的;
還有自己的人際關系的障礙;
還有與權威的糾結(jié);
還有對丈夫的憤怒,對子女的不滿,也包括性壓抑,包括生理的變化;包括生活習慣的不同;
還有一點非常的容易被疏忽,就是智力的差距。這個智力不是絕對的智商,而是符合現(xiàn)代的溝通交流的的能力(包括獲取信息的能力)的差距。
大家看到每個人都抓了這么多的武器,我們看起來是為一個事情在爭執(zhí),比如說應該怎么帶孩子,其實是雙方都夾裹著、席卷著各自的一大堆的其他東西。就像兩個熱帶氣旋或者是兩團沙塵暴在對抗一樣,它不是僅僅爭執(zhí)怎么帶孩子,而是摻雜了很多的其他的東西。
所以有的時候可能在真正的爭斗起來了以后,或者沖突起來了以后,大家都忘了最初是因為什么事情發(fā)生的爭執(zhí),最后就變成了很多復雜的東西攪和在一起的爭執(zhí)。這個部分希望大家能夠看到,或者哪怕你當時沒有反應過來,事后要能夠想到這些東西。
另一方面,雙方可能都會說對方很多的缺點,媳婦覺得婆婆會這樣、那樣,婆婆會覺得媳婦是這樣、那樣的。
最好玩的一點的,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是,如果一個婆婆自己跟媳婦之間相處的非常的融洽,本身真的沒有什么沖突和矛盾、誤會,但如果這個婆婆經(jīng)常跟同齡的其他婆婆交流,比如說小區(qū)里面一堆婆婆在那兒每天在一起都會談論,自己的媳婦兒如何如何不好,那么這個媳婦兒很好的婆婆去了以后,就感覺到自己好像加入不到這個組織中間去。而且明明自己的媳婦兒沒有問題,但是聽別人天天在說,最后為了加入她們,也會主動的說“哎呀,我家媳婦兒也有這個問題”。說得多了,以后會覺得自己的媳婦兒好像真的是有那么一些問題。有的媳婦兒也是如此。
本來跟婆婆之間沒有什么,但是同齡人之間交流都是在說自己婆婆如何如何不好,媳婦兒說得多了以后,或者聽得多了以后,也會覺得婆婆有問題。
這就相當于我在講青春期的時候,專門講過有個名詞“集體超我”,即當你進入一個集體的時候,你就必須按集體定的調(diào)子來說話或者做事,否則的話你可能會不被這個集體所接納。所以有時候人也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
其實大家想一想,假如你的婆婆在你的眼里一無是處,全是毛病,沒有一點優(yōu)點的話,那你找的這個老公就相當于撿了個垃圾。因為你老公從小是你婆婆養(yǎng)大的,你欣賞的你老公身上的所有的優(yōu)點都是跟你婆婆有直接關系。如果你覺得婆婆沒有任何優(yōu)點,那你的老公肯定沒有優(yōu)點。
作為婆婆來講,也是一樣的。如果你的媳婦全是糟糕的缺點,那你的兒子就是個盲人。我們不說你瞎了眼了,這個話太狠了,說是個盲人,根本看不到東西的一個人。
所以,大家在說的時候,可能停留在這個情緒上就行了,不要當真了,就覺得好像對方全是缺點,沒有優(yōu)點。
另外很多人會有奢望。
組建一個家庭以后,很多的女性都會奢望要當一個勝似女兒的媳婦,要做的比婆婆的親生女兒還要好。有的婆婆會奢望當一個勝似親媽的婆婆。
這兩種奢望都是不現(xiàn)實的,我勸大家趁早打消了這種念頭,因為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一樣。所以不要帶著這種所謂的理想的畫面去相處,往往當達不到理想的時候,我們的失望會更重。大家把各自的定位、身份確定好,媳婦兒就是媳婦兒,你不是女兒,婆婆就是婆婆,不是媽媽。
當婆媳雙方有了沖突,或者有了沖突的苗頭,甚至沒有沖突、關系非常好的時候,大家都要經(jīng)常的想一想,我此時此刻的身份是什么?
媳婦要想想你的身份是什么,婆婆也要想想你現(xiàn)在的身份是什么。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身份,對婆媳相處的關系有很大的幫助。
我前段時間寫了三篇文章,就是從敘事治療的角度講身份,大家有空的話可以看一看。身份有幾個特點,時間關系我走馬觀花的給大家說一遍,大家有興趣可以細看文章,或者我們以后找其他機會再討論。
首先,身份是和關系相關的。
大部分婆婆和媳婦從前都是陌生人,為什么兩個陌生人之間會產(chǎn)生矛盾?如果沒有婆婆的兒子,沒有媳婦兒的老公,婆媳之間肯定不會有任何矛盾。
我們之所以有矛盾、有沖突、有誤會,是因為我們彼此的身份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從兩個陌生的女性,變成了一個共同的人的媽媽和媳婦。我們因為這個人才連接起來,這是和關系相關的。不要總是認為這個人就是不好,這個人再不好,如果沒有中間的那個男性的話,你們是沒有任何關系的。這是我們說的身份和關系相關。
第二個層級,身份是多面的。
那位年長的女性,既是你的婆婆,也是你公公的老婆,也是你老公的母親,她也還是她媽媽的女兒,她還是他們單位退休的員工,她有可能還是曾經(jīng)的一個風云顯赫的人物,比如你婆婆有可能當年是三八紅旗手或者一個很大的官兒,或者一個女英雄、女軍人、女警察,都有這種可能。
媳婦兒的身份也是多面的,她在家里是你兒子的媳婦,但是她也是你的孫子或者孫女兒的媽媽,她也是她媽媽的女兒,也是單位里的一個很重要的員工,或者一個領導,或者一個單位的官員,或者是某個職位上的很厲害的一個人。所以,要把身份看得多一點,而不是只看到對方單一的身份。
第三個層級,身份是表演的。
你是什么樣的人,其實是你演出來的,而不是說你天生就是什么樣的人。所以我們在敘事里面經(jīng)常講某個人“你是一個好人”,我們說“不是你是個好人,而是你做了什么樣的事情,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好人。”那個人是壞人,他不是個壞人,是他做了什么事情讓我們大家認為他是個壞人。所以你要去表演你的身份。今天你會表演這個身份,明天你會表演那個身份,你的身份的變化跟你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是有關系的。
最后,身份是流動的。
怎么流動呢?今天和明天不一樣,現(xiàn)在和過去不一樣,現(xiàn)在和將來不一樣。可能婆媳之間你們以前關系很好,現(xiàn)在不太好,那也沒關系,也許以后會更好??赡芤郧澳銈冴P系不夠融洽,現(xiàn)在變得融洽,這都沒有問題。
婆婆會一天天的老去,媳婦會一天天的年齡增長。如果有兒子的話,媳婦有一天也會做婆婆,那個時候你的身份就從媳婦變成了婆婆,所以我們有句老話“千年的媳婦熬成婆”。
身份變化的時候,我們的心態(tài)和方式都會隨之而變化。所以不要覺得我這個身份永遠都是恒定不變的,可能隨著婆婆的老去,媳婦年齡的增長,你們可能會像姐妹一樣的交流,這都是很正常的。
時間太短,我們只能粗粗地理一下,給大家增加一點思路,從一個男性的心理工作者的角度說一說。我也是別人的老公,也是別人的兒子,也是一個女孩兒的爸爸。
處理好婆媳矛盾,簡單總結(jié)就是六個字——“站高點,離遠點”。
所謂的“站高點”,是希望大家,包括婆婆也包括媳婦,能夠在心理層面站高點。當我們在心理層面站高點以后,我們就不會被一些瑣碎的事情卷進去,攪和在一起,站的高了,我就說人格上站高一點兒。就像你看人,如果你和對方視線齊平,你看到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但如果你搬一個板凳,站在一個一米高的高臺上再往下看,你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另外三個字是“離遠點”,主要是指心理上的距離。雖然可能你們因為一個男性變成了親人,產(chǎn)生了各種聯(lián)系,但是你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好。心理上離遠一點,可能你在物理上離得比較近,那也能保持一個相對的良好的邊界,在各自的地盤里過得舒服一點,這樣讓別人也舒服一點。不要非要扭在一起,然后讓別人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那樣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都會很別扭。
所以,經(jīng)常提醒自己“站高點,離遠點”,也讓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兒子能夠理解你們之間彼此關系的特點。
有一句話叫“站著說話不腰疼”,我是個男性,可能我對媳婦跟婆婆之間的那種帶著非常深的情感的交流和沖突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說出來還是有一點紙上談兵的味道,不過總的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處理好這個矛盾。
就像我前面做了一個講座《給家庭定調(diào)子的人》,婆婆是給家庭定調(diào)子,媳婦也是給家庭定調(diào)子,兩個定調(diào)的人如果能夠和諧的話,這個家庭會非常的舒服。如果兩個定調(diào)的人不和諧的話,大家看了很多的劇,《延禧攻略》、《羋月傳》、《甄嬛傳》,這些里面有錯綜復雜的東西,大家可能比我對這個感觸更深。
【根據(jù)網(wǎng)絡內(nèi)容整理,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