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不嫁or錯嫁,哪個更可怕?
更新于 2023-07-05 ? | 瀏覽次數(shù) 0
《消失的她》最近刷屏了。
不少看完電影的朋友表示,看完就恐婚恐育了。
在這里,為了不劇透,不去展開討論這部電影本身,我們回到婚姻這個話題上,展開聊聊,嫁錯郎和不結(jié)婚,到底哪個更可怕?
01
嫁錯人的女人
一個女人在網(wǎng)上吐苦水:
從孩子出生沒幾天,就知道自己嫁錯了人。
想讓婆婆幫忙煲點粥,老公圖省事買來幾個包子饅頭,她身體虛弱吃不下,男人不耐煩地吼著:別的女人都生孩子,怎么就你這么嬌氣?還想讓全家人來伺候你不成?
后來,男人每晚不是加班就是應(yīng)酬,周末一個人關(guān)著房門睡大覺,醒著的時候打游戲,抱著孩子不出5分鐘就嫌煩。
“喪偶式育兒”都忍了,可緊接著卻發(fā)現(xiàn),他出軌了,跟一個女客戶曖昧不清。
女人終于崩潰,陷入各種爭執(zhí)打罵,已經(jīng)糾纏了5年。曾經(jīng)那個溫柔可愛的女孩,被婚姻折磨成了一個臃腫拖沓、脾性暴躁的“怨婦”。
從女人的描述,感覺這確實是一段令人不適的關(guān)系,可問題是,既然千瘡百孔,為什么不離婚呢?
女人給出的解釋是:為了孩子,不能讓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
這是一個聽上去很有說服力,也很普遍的一個理由,可惜卻可能只是一個“幌子”。
一個人無法離開一段婚姻,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兩點:
①不夠獨立
不論是人格還是經(jīng)濟,不夠獨立就需要依賴,甚至是“共生”來維持生存。
所謂“共生”,是指邊界模糊或者消弭,處于一種渾然一體、不分你我的狀態(tài)。
一個被長期家暴的來訪者,來咨詢室的訴求是“如何改變關(guān)系現(xiàn)狀”,絕口不提離婚,因為“太熟悉了,離不開他”。
共生的關(guān)系中,往往有各種“配對”,比如控制與被控制、施虐與受虐等,配對模型一旦形成,往往會慣性運轉(zhuǎn)下去。
如果離開這段關(guān)系,會讓他們感覺失去了依靠、支點,甚至是自我,人生將陷入混亂。
②分離焦慮
與重要客體分離要面臨兩個心理關(guān)卡:
● 巨大喪失,包括現(xiàn)實層面和心理層面的;
● 熟悉系統(tǒng)解體后的陌生和不確定。
前者的破碎感和缺失感令人痛苦,后者的失控令人焦慮,而很多人又從未習得處理喪失和不確定性的能力,從潛意識勾連出來的只有恐懼。
比如上文這個女人,鬧離婚鬧了好久,好多次從民政局門口折回來,其實都是輸給了這份恐懼。
所有的踟躕、糾纏,根本原因都是沒有學會分離。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害怕負面評價、害怕無法擁有更好的關(guān)系等,這些都會讓人裹足不前,一邊抱怨“嫁錯了人”,一邊繼續(xù)淪陷其中,然后把孩子推出來打掩護。
其實在一段烏煙瘴氣的關(guān)系里,孩子受到的影響和傷害可能是遠大于離婚的。
嫁錯人不可怕,像顧佳、鐘曉芹那樣,及時止損,隨時重啟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等待相遇;
可怕的是很多女人把婚姻當成一場豪賭,賭注是“一輩子”:把幸福拱手讓給男人,再繼續(xù)沉溺在不幸的關(guān)系中,無法離開。
02
不嫁人的女人
說起不嫁人的女人,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不老女神”許晴。
前段時間,她的身材剛剛上了熱搜:在新加坡散步被網(wǎng)友偶遇,生圖里的她穿著隨意,但前凸后翹,性感中透著少女般的活力。
許晴的“天真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有欣賞也有諷刺,但絲毫不妨礙她充滿熱情地活著:愛生活、愛演戲、愛自己。
一個51歲還沒有結(jié)婚的女人能有如此狀態(tài),令網(wǎng)友驚嘆,紛紛感慨不嫁人好像也沒那么可怕。
但是,像許晴這樣活得清爽自洽的并不多,在“不婚族”這個群體里,大部分人的現(xiàn)狀是:一邊單身,一邊心急,一邊排斥婚姻,一邊害怕孤獨。
分兩種情況:
①等待真愛
一個朋友,不愿意將就,多年來一直單身,但總遇不上合適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被貼上“大齡剩女”標簽的她不淡定了,開始接受父母的安排,相起了親。
“再不嫁就嫁不出去了吧,我不想孤獨終老”,一方面心急如焚,一方面卻仍然不愿屈就,劇烈的內(nèi)心沖突之中,整個人變得郁郁寡歡。
這種焦灼的產(chǎn)生,根源還是人格獨立性的欠缺,內(nèi)心不相信一個人有能力過好人生,始終需要依賴另一個人來填補,外界的各種壓力只是進一步催化了這種需求。
而這種情況下恰恰最容易“嫁錯人”。
許晴也渴望愛情,她曾經(jīng)表示:愛就要完滿,必須一對一,每天都不能少一點,否則便不是愛情了。
這種純粹的愛情,世間本就難尋,或許她心里也清楚,但即使沒有,也不妨礙快樂充實的單著,打磨自己性感有趣的靈魂。
②恐懼婚姻
“恐婚族”的特點是:渴望親密,但是排斥婚姻。
一個來訪者,有一個談了兩年的男友,感情很好,可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她開始一再地找理由拖延婚期,期間噩夢連連。
這背后是害怕被“吞噬”:婚姻意味著各個方面的高度融合,而在他們眼里,這種融合會吞沒自我,更可怕的是,一旦被吞沒,就無法再分離。
在潛意識中防御著融合的,正是早年的分離創(chuàng)傷,所以“分離焦慮”和“融合焦慮”屬于同一個潛抑困境。
但是,她又很怕失去男友:我很確定我們彼此相愛,若沒有他,我將有多煎熬。
許晴式的“不嫁人”并不可怕,一個人可以完滿和具足,兩個人算是錦上添花;可怕的是徘徊在兩種狀態(tài)之間,一邊在渴望,一邊卻在拒絕。
03
婚姻的本質(zhì)
曾經(jīng)轟動全國的“杭州殺妻案”,對于當事人來說,是“嫁錯人”,而對于不少旁觀者來說,對婚姻的陰影又加深了一層,“不婚不育保平安”成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付麗娟老師曾說:婚姻的本質(zhì),在注定的投射場域中,更多地獲得溫暖、親密、安全這些實際的人類生存必需品,來抵御部分的存在性孤獨。
所以,婚姻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厘不清婚姻的人。
①邊界感
大部分的中國式家庭,講究的都是“親密無間”,否則就是“見外”、“不當自己人”,在這種思維之下,邊界必然是模糊的,于是產(chǎn)生各種糾纏和問題。
邊界的意義,是讓兩個無限親密的人,保持獨立個體的存在,避免“吞噬”與“被吞噬”,給彼此留出自由的身心空間,也是婚姻保持健康的基礎(chǔ)。
比如劉若英和老公鐘小江:閑時同交歡,一起聊音樂、看電影、讀書寫字、嬉笑打鬧;忙時各分散,兩人甚至分別有獨立的書房和臥房,必要時互不打擾。
“親密有間”,才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②投射性
正如付麗娟老師所說,婚姻里必定會發(fā)生互相投射。
大部分情況是,把對方投射為“理想父母”,而自己則因為期待值過高而不斷受挫。
比如一個女人,既要求老公賺很多錢,又要求他很顧家,還得時刻照顧她的感受,稍有不如意,就委屈不已,對婚姻失望。
《三十而已》里的顧佳就是個反例,自己成為了“完美母親”,把自己身上的無能、弱小、脆弱投射給了許幻山,而這也成為他們婚姻危機的內(nèi)因。
所以,若不對投射這根“攪屎棍”保持覺察和反思,很多人也會認為“嫁錯人”,這個時候婚姻是背了鍋的。
③單身力
以上面兩點為基礎(chǔ):在婚姻中擁有足夠的獨立性和邊界感,同時在問題發(fā)生時,先完成自我檢視,再全面評估,決定是否離開。
可能很多人都心疼顧佳,到了最后還在自我反思,其實這正是她最聰明的地方:許幻山固然有錯,但只有搞明白了自己的問題,并嘗試去修復(fù),才能避免在下一段關(guān)系中重蹈覆轍。
人能夠控制和改變的,始終只有自己,這是主動掌控人生的表現(xiàn),也是一段不那么圓滿的關(guān)系,留下的最后一份禮物。
擁有“隨時離開一段關(guān)系”以及“獨自精彩”的能力,才是安全感和力量感的終極體現(xiàn)。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點,“嫁錯人”和“不嫁人”應(yīng)該都會變得沒那么可怕,可以選擇兩個人溫存,也可以選擇一個人享受人生。
-THE END-
文章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