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想著改變孩子,他身上有你的影子
更新于 2018-07-16 ? | 瀏覽次數(shù) 0
很多媽媽到一起談孩子,總是會聽到一句話,“我不想孩子跟我一樣。”
前幾天有一位媽媽留言說:
“魚爸,我家寶1歲7個月,男寶,和其他孩子比起來感覺有點內(nèi)向,比如帶他去上早教,要媽媽一直牽著,別的小朋友在課上自己玩,他很少自己玩,要爸爸媽媽陪著才行。
在家里嘰里呱啦的說話,出去就不吭聲,也不怎么叫人,或者用很小的聲音叫人。
不像別的寶寶見面熟或者和不熟悉的人能較快熟悉。
他從來不跟不熟悉的人,要過很久才能熟悉。
我和寶爸也屬于有點內(nèi)向的人,我們在平時應(yīng)該怎么引導(dǎo)呢?不想讓他像我們一樣”
為什么孩子不能跟你一樣呢?
他天天跟父母在一起,在一個家庭氛圍里,肯定會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
再加上遺傳因素的影響,肯定會跟父母的性格行為相似。
所以,不要想著去改變孩子,或者拿著其他孩子來跟他比較。
這樣只會徒增煩惱,多幾分焦慮。
以前住的地方,樓下有一家超市,超市門口的幾臺游戲機總是圍滿了孩子。
還有幾個老面孔,儼然成為了那幾臺街機的小主人一樣,
技藝精湛,熟門熟路。
每天放學(xué)后就守在那里一直玩到天黑。
在這最應(yīng)該養(yǎng)成學(xué)習(xí)習(xí)慣的年紀(jì),他們選擇用這樣的方式消磨時間。
而那幾個孩子的媽媽呢?
往往在超市隔壁的麻將館里,是那里的常客。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好玩的,無可厚非,但是玩的不管時間,玩的不要學(xué)習(xí)。
那這樣的玩,只會喪志。
有一句話叫“我若盛開,蝴蝶自來!”
我覺得用在養(yǎng)育孩子的父母身上非常合適:
“你若足夠優(yōu)秀,孩子自會精彩!
莫言曾談起自己母親的一個小故事: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jié)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fēng)。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身教重于言傳。
你如果沒有尊重孩子,就會覺得孩子充滿了問題。
一個兩歲不到的孩子,他謹(jǐn)慎而保守地去試探著這個世界,并沒有問題。
他拒絕跟一個不熟悉的人打招呼,也挺正常。
他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玩,沒問題?。?/span>
為什么你會覺得孩子內(nèi)向,會覺得這不好?
那是因為自己的感受占了主導(dǎo)。
比如個子矮小的父親,常常會在意孩子的身高。
倘若孩子矮了,心情糟糕,因為自己曾經(jīng)受到的指責(zé)和嘲笑會涌來。
他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樣。
性格內(nèi)向的母親,因為自己的內(nèi)向保守,在社交上永遠顯得被動,沒有勇氣去打開自己,表達自己的心意,她曾經(jīng)為此落淚。
所以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樣。
可孩子最后還是會跟你一樣,如果你沒有去改變的話。
我們也許無法真正地改變自己的本性,但是面對孩子時,可以選擇。
比如,面對問題,我們可以選擇是快樂還是焦慮。
這些細(xì)微的東西,孩子其實都看在眼里。
倘若你自己帶著孩子主動地跟鄰居朋友打招呼。讓孩子看到你的笑臉。
他也會學(xué)會去笑著跟人打招呼。
你也可以選擇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點或者身材上的不足。
可以樂觀地接受啊!
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因為有很多好的東西,還需要你去教會孩子。
比如那些美好的品格。
還有很多父母說孩子大了之后,從來不跟自己交流。
可是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一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幫他。
這中間肯定是親子關(guān)系斷鏈了——父母的成長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小時候,孩子不懂事,父母就是天。
孩子問十萬個為什么的時候,你隨便瞎扯就能夠蒙混過關(guān)。
但是到了青春期,你就跟不上孩子的腳步了。
和孩子慢慢成為了兩個世界的人,那肯定會出現(xiàn)鴻溝。
孩子讀的書,你一本都沒看過,只知道說不好不好。孩子問你到底哪里不好,哪里好?你啞口無言。
孩子聽的歌,你說太吵。孩子喜歡的電影,你聽都沒聽過。
那怎么對話?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兩個世界的人怎么會有共同的話語。
幸運的是如今年輕的父母學(xué)習(xí)能力更強,能基本跟上孩子的節(jié)奏。
我知道有一天兒子會喜歡一些我搞不懂的東西。
但我不會貿(mào)然反對,我會去熟悉了解,我去查資料,我去學(xué)習(xí)。我要努力跟上孩子的腳步。
這樣看來,孩子真的會推動我們進步。
如果你在麻將屋里揮汗如雨,就不要怪孩子不努力學(xué)習(xí)。
如果你在酒局飯局上流連忘返,就不要怪孩子跟你疏遠。
沒有陪伴,愛無法安放,如同浮萍四處飄蕩。
沒有理解,愛無法聯(lián)通,雖同處一室,卻如同遠在千里。
記得和孩子一起閱讀、爬山、打球、跑步、聽音樂、看電影、談人生……
建立屬于你們共同的家庭文化,在這里邊,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能得到響應(yīng)。
愛不就是這樣嗎?
如果你總是大吼大叫,不要指望孩子講道理。
如果你從沒有去耐心聽孩子的聲音,那不要怪孩子不聽你說話。
如果你總是期待孩子優(yōu)秀,而自己卻不在意自己的狀態(tài),那不要怪孩子逃避放棄。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唯有父母不斷學(xué)習(xí),才會有不斷接近正確方法的機會。
不要想著改變孩子,他身上有你的影子。
所以要先讓自己不斷成長。
作者 | 魚爸
來源 | 養(yǎng)育男孩(ID:breed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