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路為什么不早讓我自己走?
更新于 2014-10-13 ? | 瀏覽次數(shù) 0
當(dāng)別的同齡人都已能獨立料理生活的時候,我還沉浸在媽媽為我梳頭疊被、爸爸接送我上學(xué)的幸福之中。直到有一天與同學(xué)吵架,才知少年的我享用這種幸福也需付出代價。
同學(xué)罵我:“六年級了還不會梳頭,不敢自己回家,上學(xué)還要你爸爸接送呢,真不知恥!”成績在班里排名第一且一向自負的我,哪受過如此刻薄的言辭?但父母長期的溺愛寵慣使我養(yǎng)成了靦腆、懦弱、不善交際和表達的內(nèi)向性格,在這種情況下竟不知用什么辦法來保護自己,只是氣得把書包一拿哭著往家跑,還沒到家就在半路上碰上了騎車接我的爸爸。爸爸看見女兒淚水漣漣,慌忙下車心疼地問:“乖乖,誰欺負你了,快告訴爸爸,讓爸爸去找他。”我憤怒地摔開他。爸爸連忙起身,推著車子在后面喊:“先上車,到家再跟爸爸慢慢說!”(不問原由,一味庇護,雖是關(guān)愛,實為損害。)
提起坐車,我怒火更旺,猛回頭向后退了兩步:“從今以后,再也不要你接,我自己上學(xué)、回家!”爸爸看著一向溫順可愛聽話的女兒今天火氣這么大,便停下車子,走到我面前說:“你是爸爸惟一的女兒,你一個人上學(xué)回家,爸爸媽媽怎能放心得下,假如你在路上碰上壞人怎么辦……”在爸爸的恐嚇之下,我低著頭乖乖地坐上了他的自行車,繼續(xù)做起聽話的“好孩子”。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庇護下,我只知一心一意學(xué)習(xí),交際圈子被爸爸控制得很嚴,沒有什么知心的朋友,放學(xué)按時回家,從不敢在外面逗留,除了成績好之外,其他能力幾乎為零。(這是一種典型的“高分低能”癥。)
成績好使我順利地考上了大學(xué)。大學(xué)三年,我目睹了來自貧困家庭的學(xué)生為了學(xué)費和生活費利用假期去打工、做家教的現(xiàn)實。這對自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來說是個不小的觸動,于是我決定在暑假去做家教,一是去體驗一下打工的經(jīng)歷,二是填補我社會閱歷的空白。
暑假期間我一遍遍地在腦中擬定打工啟事,想象著勤工儉學(xué)給我?guī)淼南矏偂=K于有一天,我的打工啟事落到了一張大白紙上。面對自己的第一份打工“杰作”,我越想越得意,激動得心跳加速,自我欣賞后,我便把它卷好藏好。這畢竟是我第一次自己做主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終于盼來了時機,黃昏后天全黑了,碰巧又停電,整個宿舍區(qū)除了點點燭光外,都沉沒于黑暗之中。我得意地拿上我的“杰作”,直奔宿舍區(qū)大門,來到事先物色好的一處顯眼的地方,往紙上涂膠水。“你在干什么?”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我爸爸。我假裝冷靜地說:“在貼打工啟事。”老爸甚覺奇怪,“啪”地打開打火機,往紙上瞄了眼,然后開口道:“搞家教,女孩子不安全,你把電話號碼也留在這兒,以后難免有不三不四的人打騷擾電話。”聽著老爸的利害分析,我既掃興又恐懼,嘴里嘀咕了幾句以示反抗,可還是拿回了我的“杰作”。
第二天清早桌上有張字條,是爸爸媽媽寫給我的,上面除了些說教,未了還有一句:“我們現(xiàn)在不缺錢,不需要你去打工。假期你可以在家做做家務(wù),或集體出去游玩,這比家教安全。”
頓時我覺得,這么多年來我是不是太安全了,安全得我只有在自己的小天地才敢放聲語、大聲哭!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我遲早得為這樣的超級安全付出代價。(過度的警惕教育,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到我大學(xué)畢業(yè),國家取消統(tǒng)一分配,于是我們一起涌向了謀職的人才市場。面對那些拿著學(xué)士、碩士畢業(yè)證書的年輕人,面對那些口若懸河的求職者,面對其他同學(xué)的自信和勇敢,言語笨拙、行動呆板的我感到自慚形穢。
我壯著膽子到一家用人單位的招聘臺應(yīng)聘時,一位主管先生拿出我的對口專業(yè)卷子讓我做,在學(xué)校里一向成績很好的我做這張本不深奧的試卷當(dāng)然駕輕就熟,沒一刻工夫就做好了。那位主管欣賞地點了點頭,然后問我: “你對這項工作有什么見解?你將如何做這項工作?你的目標(biāo)是什么?”面對生人,面對這些我從來不需多考慮的問題,我漲紅了臉,也沒能答得出所以然來。那位主管看到這種情形,抱歉地對我說: “我不得不承認,你的業(yè)務(wù)水平很好,但我們單位需要的是業(yè)務(wù)能力和其他能力兼?zhèn)涞囊粚6嗄艿膹?fù)合人才,我們不能錄用一個對工作沒有主見的年輕人!”這些話像一盆冷水從我頭上倒下,一直冷到腳底。
大門外正下著蒙蒙細雨,我一個人在清冷的大街上,腦海里回旋著應(yīng)聘的尷尬情形,思索著應(yīng)聘失敗的原因。
爸爸媽媽,既然你們也知道人生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你們真的愛女兒,可路為什么不早點讓我自己走呢?這一切僅僅是我的錯誤嗎?
從“爸爸,路為什么不早點讓我自己走”的沉重呼喊中,使我們想起我國明代大文學(xué)家馮夢龍所寫的《翠鳥移巢》的故事:“翠鳥先高做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移下作巢。子長羽毛,復(fù)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取之矣。”翠鳥為了愛幼鳥,一次又一次將巢下移,自己制造了危機,結(jié)果害了幼鳥。這則寓言故事,深刻揭示了“雖欲以愛之,更所以禍之”的道理。在當(dāng)代,我們有些為人父母者,他們并不真正懂得“愛”與“害”的辯證關(guān)系,對孩子,百般溺愛,越俎代庖,包攬一切,使孩子失去自主自理、自護自強的能力,結(jié)果,孩子成為只會背書考試的“機器”,泯滅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精神,扼殺了孩子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了孩子懦弱的性格,不自覺地毀了孩子的美好前程,使眾多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成為“問題孩子”。這種缺乏理智的愛,難道不應(yīng)該盡早地加以摒棄嗎?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吧,這才是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