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更新于 2018-04-10 ? | 瀏覽次數(shù) 0
社會上有一類人,他們有著成年人的年齡,但是精神上還沒有斷奶。他們高度以自我為中心,既不懂得社會規(guī)則,也不通人情世故,缺乏獨立性,缺乏責任感。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巨嬰”。
一、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知乎網(wǎng)友斯某曾是一位“巨嬰”,印象里,她幾乎從未和朋友出去玩過,因為父母規(guī)定“天黑之前必須回家”、“不能坐危險的出租車”,支教、實習、旅行等活動更是想都別想。她從小到大沒洗過衣服,甚至都沒進過廚房,因為爸媽覺得女兒要“不粘煙火氣。”
高中假期,同齡人或出去旅行,或做兼職賺外快時,她只能宅在家里學習、看書、寫東西。
后果顯而易見,她的自理能力、決策力、行動力都遠遠落后于同齡人:上大學后,因為不會裝手機卡急到掉淚;軍訓時不會打包行李哭了一路;連如何到馬路對面坐公交都需要問路人……
這位網(wǎng)友直言不諱地說:“我一直以為我長大了,其實沒有。我本可以長大的機會都被父母奪走了。”
這句話,一語中的。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于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筑得很高。
小鳥孵化出來以后,翠鳥非常喜愛它們,生怕它們不小心掉下來摔壞,就把鳥巢移低一些。等小鳥長出了羽毛,翠鳥更疼愛它們了,把鳥巢移得更低。這樣,人們輕而易舉地就把小翠鳥捉走了。
韓非子曾說:“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愛之太殷,憂之太勤”,孩子就會養(yǎng)成任性、驕狂的習性,甚至走上歧途。
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的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
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苦盡才有甘來。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父母給孩子打造出來一個無菌的環(huán)境,最后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廢物。
二、你不讓孩子吃苦,他會讓父母吃苦
不久前,一則“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還寫萬字控訴長文”的新聞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在長達一萬五千字的長信中,通篇充斥著負面詞匯。高考理科“狀元”、北大本科、留美碩士王猛(化名)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jié)于父母的“過度關愛”。
“我母親一直傾向于把我關在家里,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高中畢業(yè)前,王猛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xiāng),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就在離開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后多多照顧”。畢業(yè)后,在經(jīng)歷了幾年不太順利的工作后,王猛借著英語優(yōu)勢決定出國讀研。然而父母的“關愛”如影隨行,隨后就給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顧他。
2012年前后,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fā)出,王猛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lián)系方式,與“家”徹底告別。他不再主動聯(lián)系家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還是“例行公事”——更換過期身份證。那是2015年春天,整個行程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個小時,只因為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
“每年春節(jié)都有人問,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我都說他在美國,忙。”王猛母親的話語中透著傷心與無奈。
王猛的信也許是真實案例,也許如一些網(wǎng)民所說,是寫手的編造,但是卻給當下的家庭教育敲響了警鐘。在這一極端例子中,不少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許多家長分不清愛與溺愛,愛的本質(zhì)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zhì)則是過度保護和管制。
劉墉曾感嘆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不讓孩子吃苦,最終孩子會讓父母吃苦。
三、父母給孩子最深沉的愛,是放手
于丹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換句話來講就是,有一種愛叫放手,不放手的父母,養(yǎng)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紀錄片《狐貍的故事》,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7,講述了一對相愛的狐貍,狐貍媽媽懷孕后,狐貍爸爸毫無畏懼地獨自覓食,被群狼咬得遍體鱗傷,卻還是帶著傷痛拖回了食物,并堅持覓食挨過了那白雪皚皚的漫漫劫期。
春天,狐貍媽媽生下了五只可愛的小狐貍。小狐貍在媽媽爸爸的精心呵護下漸漸長大。
初秋的早晨,狐貍的爸爸媽媽像往常一樣領著孩子們走向了草原的深處。在一塊草木茂盛、小溪流水的地方停了下來。狐貍爸爸媽媽圍著孩子們轉(zhuǎn)了兩圈,然后頭也不回地向遠處飛奔而去……
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狠心地“扔”在變幻莫測的草原,但是他們早已把生存的本領教給了小狐貍們。
動物尚且如此,人類更是這樣。即使有再多的不舍,父母都必須忍痛放手,因為孩子的未來必須由他們自己去走。
只有放手,讓孩子脫離“父母”這個舒適區(qū),他才能見識更廣闊的天空,才會有更高的視野、更大的格局。
否則,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高度。孩子的人生,只是重復父母的人生。
明智的家長,應學會放手,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我們不是居高臨下,俯身教誨,而是站在孩子身旁,與他肩并肩,陪伴他們走過精彩的一程。